山西笔试模拟

首页 > 山西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1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选词填空(1.24)

互联网 | 2021-01-24 16:47

收藏

文章页

2021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选词填空(1.24)

  1.西南某高校校长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为预防研究生学位论坛抄袭,学校下一步将考虑_________“反剽窃”软件。据悉,该校已经在网上发布软件研制招标广告公告和相关_________。

  A.起用 启事

  B.起用 启示

  C.启用 启事

  D.启用 启示

  2.构成中华文明的各支源流各有其成长、壮大、迁徙、融合的历史。把各支主要源流的历史给予相对充分的阐发,更能表现中华民族万流入海的历史_________。

  A.事实

  B.潮流

  C.趋势

  D.进程

  3.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_________、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4.微博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降低了参与成本,但它更大的功能还在于,让公众体验了自由言说的快感。这样在现实公共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场景,在微博的世界变得_________,当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承担了这种_________的自由带来的伤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 丧心病狂

  B.少见多怪 无所顾忌

  C.熟视无睹 毫不在乎

  D.司空见惯 肆无忌惮

  5.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_过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纂改

点击下页查看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考查选择实词填空的能力。

  启用:指开始使用,一般用于物。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一般用于人。“软件”是物,因此第一空应填“启用”,排除A、B项。

  启示:指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启事:指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因此在网上发布的应该是公告和“启事”,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

  2.C【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题干是说,中华文明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支流各有其发展的历史,不管其有多独特的个性,最终都是融入到中华文明这个“大海”之中。“万流入海”体现的便是这种不同支流最终融汇在一起的发展动向。“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A项“事实”是指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与句意不合,予以排除。B项为强干扰项。“潮流”比喻社会变动发展的趋势,题干中“万流入海”说的是河流汇入海中,这并不是社会的范畴,故排除B。D项错误,“进程”表示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万流入海”说的是一种动向,而非过程。故正确答案为C。

  3.C【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阅读题干可知,“三个时期”与“三个阶段”相对应,则第一个空格内的词语应与“融合”相对应。“结合”只是说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关系,而“渗透”则是强调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空格内填入“渗透”最为恰当。第二个空应与“漠视”相对应,C项中的“轻视”满足要求。A项“排挤”有排斥、打击之意,与材料语境不合,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D【解析】由于微博使人们得到了言论自由,所以第一空白处与前文形成对比,“在现实公共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场景”,在微博世界中应是随处可见的。“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少见多怪”多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熟视无睹”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根据释义可知,A、D两项符合。与前文“体验了自由言说的快感”呼应,这种自由是没有顾虑,随心所欲的。“肆无忌惮”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5.B【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B项“言之凿凿”表示说得非常确实,但一般都指表面看上去真实,后面常常会否定,填入空格内符合语境。A项“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C项“铁证如山”强调证据确凿、不容反驳,文中没有提到“证据”;D项“无可厚非”指做的事情不能算错,不必过分地加以责备。A、C、D三项一般都表示肯定意思,没有否定含义,因此排除。根据原文“有意还是无意”可以推断出“篡改”不合适,因为篡改表示故意地改动,并带有贬义。原文“历史并非全部真相”推断出历史是变动过了的,不能确定是“添加”或是“修饰”,但前一空中B项“言之凿凿”更切合语意,因此选B。

文章页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山西华图公众号

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获得更多有用资讯




图书网课放送

识别二维码全方位了解各类图书网课
精品图书网课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