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十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考点二十七】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
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考点二十七汇总 :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 | |
代表人物 理论 | |
孟子 | 性善论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学派:性本能 |
威尔逊 | “基因复制” |
格赛尔 | 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 |
【考点二十八】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代表人物:墨子、荀子、洛克、华生
考点二十八汇总: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外烁论 | |
代表人物 | 理论 |
荀子 | 性恶论 |
洛克 | “白板说” |
华生 | “一打婴儿” |
墨子 | “素丝说” |
【考点二十九】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启示:教师做到循序渐进。
【考点三十】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启示: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