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是:
A.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
B.不完全竞争
C.交易成本
D.偏好不合理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微观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A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不完全竞争是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垄断竞争等。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故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偏好是效用理论的一个概念。是指决策人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决策人对一方案或后果的偏好强烈程度,称为偏好程度。偏好可分为以下三种:①厌恶风险型,即对等的收益和损失,只有当损失的概率小于1/2时,决策人才可能投资。②追求风险型,它是与厌恶型相反的类型。③相对风险中立型,即引入风险对决策人的偏好无明显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2.(单选题)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
A.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私有制为基础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资本主义服务
D.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本身不属于社会性质。判断具体一个股份制企业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①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形式。
②私有制,指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产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
3.(对错题)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二是否定社会主义。三是否定国家干预。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降低了生产效率,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经济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过多干预,主张将政府的作用最小化。
因此,本题正确。
4.(对错题)税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依法征税所具有的周期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固定性指税收是提前指定固定的标准,周期性不是税收基本特征。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税收具有以下几种重要的基本职能:
5.(多选题)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下列属于其重要表现的有:
A.男耕女织
B.规模小,分工简单
C.产业发达
D.自给自足,不用于商品交换
正确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农耕文明,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的重要表现为男耕女织,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不用于商品交换。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
C项:农耕文明的产业并不发达。C项错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