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一个很好的晋升渠道,属于二次择优,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前往上一级机关工作最便捷的通道。
笔者身边就有很多朋友,通过遴选完成了人生的跳跃。昔日领导见到他,语气都发生了变化,从“小王”直接变成了“上级领导”。单不说称呼准确与否,到了上级机关工作,掌握的资源、学到的知识、接触的圈子以及自己的生活质量、整个家庭今后的发展,包括孩子的成长、教育等等,都会有相应的质的提升,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都是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作用会慢慢显现。
春节已过,正是春暖河开花透绿之时,意味着公开遴选的大门即将开启。以笔者所在地方为例,遴选大多都会安排在上半年,3月份笔试,4月份面试,再加上考察、体检、公示等环节,一般顺利的话,5、6月份就可以正式入职。所以,准备参加遴选的朋友们,必须要有紧迫感,抓紧复习,抓紧演练,力争一举成功。
一、心中要有理想和目标
小时候,老师都会我们问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长大后想当什么?”当一名科学家或者画家是大多数人的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理想会渐渐淡化和转变,越来越遵循现实。但这说明儿时的梦想无用或脱离实际吗?不是。
人一生中会有很多理想,或者说目标。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且都是在动态变化的。没有人从小就能精准树立终生的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才有了方向,才有了奋斗的动力。
以笔者那年参加遴选为例。我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想到上一级机关工作。原因很简单,参加考试的前半年,我在上级对口部门借调,也正是这段借调时光,让我充分感受到上级机关的“优越性”。与基层相比,人多力量大、科室分工明确、人员素质高、学习氛围浓、接触层面广、接触层级高等等,让我充满了羡慕和嫉妒。那段时间,由于距离家较远,我只是周末回家,白天没空,我就利用晚上时间,独自在办公室学习,下载了一些之前的真题,自己计时模拟。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劲头,现在想想,就是因为“人比人气死人”,在差距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幸好我还有这份上进心。
二、要会学习、抬头学习
遴选,从发布报名通知到笔试,一般只会留出一周或半个月的时间,那我们仅用这点时间复习,肯定是不行的。
那之前复习什么呢?我从来不提倡看一些教材类的书籍,不是没有用,相反有用,但那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办法,不适合于短期提高成绩。如果想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水平,唯有坚持问题导向,从做题入手。
遴选考试跟公务员考试不同,大多都是主观题,考察考生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思路。所以,学会“公言公语”是最主要的。其次,要学会站在领导角度、第三方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我提到要会学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能力。
另外,要抬头学习。大家都知道,闷头学习,只会学成书呆子,因为他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跟不上现在的形势。复习要紧跟报考地的政治形势,包括当地领导近期的讲话、全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会议讲话等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要多阅读当地的日报,尤其是上面的评论员文章,能背的最好都背,里面很多话语都是可以直接写进文章里的,特别是最后的落脚点,一般都是“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这里一般体现的都是当地的发展思路,一定要牢记。试想,如果在材料中用上这句话,评阅老师会认为我们对当地工作十分熟知了解,与其他距离中心较远的答案相比,怎会不给你高分?
三、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记得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信心比黄金都重要”。
笔者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一个考场有30人,除去10个“裸考”的(这个比例差不多,很多人都基本没看过书,或是只看过一点点),再除去2个“弃考”的,再除去2个“陪考”的,这样,一半的人就去掉了,不要看考试前外面候场那么多人,其实,很大一部分跟自己都没有竞争力。
还可以换种方式计算,考试的人再多,其实也就是几十个或百十个人跟自己有关系,因为其他人报的岗位跟自己不同,所以没必要计较太多。当然,千算万算,都是在跟自己比。只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战胜自己,就ok了。不论报考哪个岗位,笔试必须考到这个岗位的第一,才有更大胜算的把握。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不论笔试还是将来的面试,要有“这个岗位非我莫属”的心态,才能更大可能战胜自己。
四、掌握一定技巧很重要
但凡是考试,按部就班复习是必须的,但有时候也要掌握必备的技巧。
比如,答题时,是否需要写“答”?要求写200字,实际写到多少字最合适?写错一个字是划掉重写还是不管不顾?案例题从哪个角度作答才能分析更加透彻、到位?双引号占几个方格?作文标题下面是否空一行?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地方,其实很容易看出考生的“专业”程度。所以,一定要在细节上把控到位,给评阅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尽最大可能提分。
最后,希望大家在遴选中取得好的成绩,开启人生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