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为破解融资难题着墨甚多,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五大方面综合部署。这五大方面又包括了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等多项具体措施,可谓政策支持“全方位无死角”。
“三箭齐发”,探索实施民企股权融资支持工具。近来,市场对民企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部分民企出现流动性困难。指导意见中提到,“探索实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专项基金开展民营企业兼并收购或财务投资。”事实上,为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央行提出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民企股权融资工具只是其—,另外“两支箭”是信贷支持和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而信贷、债券和股权也正是民企融资的三个主渠道。信贷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开发续贷产品。债券融资方面,指导意见明确,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
推动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具体包括,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研究允许挂牌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等。我国民企融资更多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资金主体相对单一,且容易受到风险偏好和激励机制等因素制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能降低民企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能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将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如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加大再贴现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将支小再贷款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等。
政策“不断档”,中小微企业获持续力挺。攀越融资的“高山”,既能帮助企业渡过燃眉之急寻得发展空间,也能助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去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密集出台,不断构建方便民企融资的长效机制,建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仅在今年,多份政策文件就已陆续发布。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支持民营银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加快建设与民营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则要求,要增加银行信贷在小微企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信贷投放方面,五大行要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风险管控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民企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支持小微企业过程中,要注意防控风险,遵循市场规律。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要将宝贵的金融资源真正用到民营企业,防止“一哄而上”对部分企业过度融资、多头融资,形成集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