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方式不包括:
A.信函
B.电报
C.电子邮件
D.电话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许可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行政许可法》第29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由此可见,行政许可申请必须由书面形式提出,不可由口头方式提出。
因此,选择D选项。
2 、(单选题)关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强制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等特征
B.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C.贷款利率一般低于相同期限的商业贷款的利率
D.贷款风险由经办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的银行承担
第一步,本题考查住房公积金制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由此可知,贷款风险并非由经办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的银行承担。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特点。
B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C项: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经征求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一般低于相同期限的商业贷款的利率。
3 、(单选题)在铅笔上,常常印着“6H”“4B”或者“HB”的字样,这些字样代表着铅笔的软硬,B代表软,H代表硬,前边的阿拉伯数字代表软硬的程度,HB则代表适中,如果你要选择铅笔分别是用来画画、写字、制图,相应选择铅笔的类型分别为:
A.6H4BHB
B.HB6H4B
C.4BHB6H
D.HB4B6H
第一步,本题考查铅笔知识。
第二步,在铅笔的笔杆上通常都有软硬标志,H表示硬质铅笔,前面的数字越大硬度越大;B代表软质铅笔,前面的数字越大笔芯越软越浓;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笔,适合日常书写之用;H类铅笔适合木工划线、野外绘图等。所以,画画宜用较软的铅笔(4B),制图则应该用较硬的铅笔(6H),写字则适用软硬适中的铅笔(HB)。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铅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石墨和粘土。由软到硬铅笔可以分为9B、8B、7B、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10H等硬度等级。
4 、(单选题)“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其中“兴”有感发兴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之出发而引出所欲叙写之事物的一种表达方法。下列不属于“兴”手法的诗句是:
A.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B.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B项将剥削者比喻为大老鼠,体现了剥削者贪婪残忍的本性,生动形象又贴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情,是赋比兴中的“比”,而不是“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出自《小雅•苕之华》,意思是:凌霄开了花,花儿黄又黄。内心真忧愁,痛苦又悲伤。先言凌霄花,再言自己内心的忧愁悲伤。属于“兴”的表现手法。
C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先言雎鸠鸟,再言自己对于女子的爱慕,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属于“兴”的表现手法。
D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意思是: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属于“兴”的表现手法。
5 、(单选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经过()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大会议。
A.1/2
B.1/3
C.1/4
D.1/5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11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因此,选择D选项。
6 、(单选题)下列关于气候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全球变暖
B.地球大气对流层的气温呈上冷下热的状态
C.台风、沙尘暴和泥石流均为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D.梅雨发生季节正是我国梅子的成熟季节
第一步,本题考查气候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而泥石流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其结果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而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所以大量砍伐森林会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B项: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所以对流层的气温呈上冷下热的状态。
D项: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时出现的持续降雨的气候现象。由于其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7 、(单选题)下列对各种现象的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百炼成钢——铁中的碳和氧气经高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含碳量降低
B.雨后彩虹——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水滴,造成散射及干涉
C.热胀冷缩——分子空隙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随温度降低而缩小
D.煽风点火——扇动扇子使空气流通,为火焰燃烧补充氧气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彩虹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是由于光的色散所致。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不涉及光的散射和干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304-91中的描述,钢是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铁碳含量2%-4.3%),铁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就形成了钢。
C项:热胀冷缩可以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物体受热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动能增加,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此,物体体积变大;物体受冷后,温度降低,分子运动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间距减小,因此,物体体积缩小。
D项:煽风点火的化学原理在于,煽风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了充足的氧气。
相关知识点:
(1)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取出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3)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燃烧的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瓷器的硬度很高,要想在瓷器的上面打眼、修复,需要使用比瓷器硬度更高的材料才行,而金刚石的硬度最高,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给瓷器打眼;
(5)水滴石穿——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钙作用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天长日久,不断溶蚀,终于“水滴石穿”。
8 、(单选题)下列有关条约或协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马关条约》是中国被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C.《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雅尔塔协议》的签署有损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条约。
第二步,《雅尔塔协定》中文名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签订于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是继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议决定“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该协议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强行把中国(国民政府,1927-1949)的国土分割开来,要求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所以《雅尔塔协议》的签署有损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南京条约》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之间经过平等协商,签定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B项:《瑷珲条约》是中国被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确认。
C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 、(单选题)血液透析后,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蛋白质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
C.含氧废物减少
D.氧气增加
第一步,本题考查血液透析。
第二步,血液透析是将动脉中的血液引流至体外,并通过和血液浓度相似的电解质将体内的代谢物清除,同时带走血液中多余的水份和废物,再将干净的血液从静脉送回体内。清除的废物包括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在这些废物中,有一些含氧元素的废物称为含氧废物。血液透析后,发生的最主要变化就是含氧废物减少。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在血液透析清除的废物中是包含一些蛋白质的,因此透析后血液的蛋白质会减少,而不是增加,选项表述错误,不选。
B项和D项:血液透析运用了浓度差的原理,高浓度物质向低浓度弥散,达到排除废物的效果。透析的血液是人体的动脉血,在透析过程中动脉血含氧量高,与透析液形成氧的浓度差,会有一部分进入到透析液中,导致血液中氧气减少。另外,在透析过程中血细胞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一部分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也会导致血液氧气下降,同时,导致血液二氧化碳升高。因此BD选项表述错误,不选。
10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洋流形成原因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太阳辐射
C.大气运动
D.磁偏角
第一步,本题考查洋流成因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洋流是指海水按一定途径有规律地从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流动的现象。磁偏角是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正北方的夹角,磁偏角可以用来辨认方向,与洋流形成无关。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是一种惯性力。地转偏向力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它对季风环流、洋流运动方向等有着明显的影响。
B项: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而引起洋流运动的因素主要动力是风。故太阳辐射会间接影响洋流的形成。
C项:大气运动会形成风,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故大气运动会间接影响到洋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