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近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引起网民高度关注。
【热点解析】婚俗礼仪传承千年,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礼习俗,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浪漫、和谐与文明的婚礼习俗,不仅能够增进新郎新娘、儿女亲家乃至亲朋好友间的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社会和谐起到“润滑剂”作用。
婚俗之“俗”,乃传统习俗、公序良俗之意,绝无半点庸俗、低俗的味道。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婚俗悄然 “变味”。“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贫困线”不是段子,而是屡见不鲜的现实。动辄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惊人“天价彩礼”,高攀不起的“份子钱”,一摆就是几十桌甚至上百桌的豪华婚宴,尽显低俗甚至触及法律底线的“婚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婚俗中的一些不正之风,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传播的却是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气息。
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是无底线的低俗乃至恶俗的“婚闹”,不仅冲淡了新婚的喜气,降低了婚礼的格调,搞不好还会平添尴尬和不愉快,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污染社会风气。在毫无克制“婚闹”中,时不时爆出新郎受伤、伴娘被猥亵事件,甚至发生新郎被“闹”死的极端案例,让喜事瞬间变丧事。《意见》的出台,将有效整治这些不正之风。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革除婚俗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婚俗积极努力,也进行了不少有益尝试:有的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类似的自治组织,规范引导群众的婚俗行为;有的将婚俗行为与评选文明、贷款办理等事项结合,通过激励机制引导群众;有的创新优化登记服务,让结婚宣誓等活动成为群众喜爱的新婚俗……这些探索对遏制不良婚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推动形成了文明健康的好风气。
文明的婚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衷心期待,各地探索出更多务实管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新时代婚俗文明,让和谐、文明、有序的婚俗成为主流,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成为时尚,进而推动社会风气不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