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 第三周 教综模拟题14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心理学作为教学过程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兴趣,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使课堂教学规范化的著名教育家是( )。
A.前苏联凯洛夫 B.前苏联赞可夫
C.美国布鲁纳 D.德国赫尔巴特
2.( )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则
C.教学目标 D.教学理论
3.《劝学》中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现代教学原则中强调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叫做( )。
A.问答法 B.启发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5.隋炀帝为收罗人才,颁布“若有明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所在州县,以礼发遣”的诏书,于大业年间置进士科。这标志着( )。
A.隋朝设科考试的开始 B.九品中正制的建立
C.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 D.官学考试制度的建立
6.老师强制学生购买自己推荐的辅导资料,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财产权
C.健康权 D.教育选择权
7.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8.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体现的是( )。
A.持续性 B.阶段性
C.个体差异性 D.不平衡性
9.小王和小李对某一阅读理解题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林老师没有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这一做法突出了林老师的( )。
A.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B.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
C.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D.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
10.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 )。
A.想学 B.会学
C.乐学 D.学会
【参考答案】
1.D
【解析】赫尔巴特将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提出教师中心。故本题选D。
2.B
【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故本题选B。
3.C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是循序渐进教学思想的体现。故本题选C。
4.A
【解析】苏格拉底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称,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这种问答法即是产婆术或助产术。故本题选A。
5.C
【解析】)隋初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期,定“十科举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题干中的“收罗人才”体现了这一点。故本题选C。
6.B
【解析】A选项,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与题目不符,错误;C选项,健康权,是一种基本人权,不仅仅是不生病,而应该是一种身体、心理的健康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幸福状态,与题目不符,错误;D选项,教育选择权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不同的教育主体在教育选择权上享有不同的权能。(1)就国家而言,它在教育选择权方面享有制定教育政策、确定教育发展级别和教育发展重点以及确定教育内容、教育大纲或扫盲规模等权利。(2)就受教育者而言,他享有选择接受哪一级或哪一类教育的权利以及学术自由。(3)就受教育者的家长而言,他们享有将其孩子送往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的自由,以及将其送往提供与其宗教或道德信仰相符的教育的学校学习的权利。(4)就教育者而言,他享有进入哪一级或哪一类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活动的权利以及学术自由。(5)就教育投资者而言,他们享有投资举办私立学校、公立私助学校的权利,并享有对其举办的学校独立地进行管理的权利,与题目不符。运用排除法,强制学生购买自己推荐的辅导资料,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故本题选B。
7.A
【解析】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故本题选A。
8.D
【解析】不平衡性,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目中,“加速与平缓”表明速度有快有慢,体现了不平衡性。故本题选D。
9.A
【解析】现代评价观主张由关注结果转为关注过程,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的思维推导过程。故本题选A。
10.B
【解析】“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