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试题资料

首页 >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语文科二教学设计案例写景状物类

互联网 | 2022-01-26 11:45

收藏

文章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语文科二教学设计典例——写景状物类

  (一)教学思路

  1.多种方式,导入课题

  此类文章常见的导入角度有描写对象、作家、文章主旨,可选用的导入方法有视听类的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歌曲导入,教师可播放与景物、事物或作者有关的图片/歌曲/视频;语言类的谈话导入、诗歌导入、讨论导入、故事导入、谚语导入,采用谈话、讨论、诗歌导入时要结合学生情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拔得太高;表演类的活动导入、游戏导入,形式活泼,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处理生词,扫清障碍: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教师检查反馈,点拨易错字。小学选择2-3个典型的生字词,从字音、字形、字义、笔顺等角度进行点拨即可。

  (2)介绍背景,了解作家:师生交流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家生平、名言、轶事等。小学选取重要作家酌情简单介绍即可,不宜讲得过深、过多。

  (3)朗读课文,梳理脉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概括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作者描写景物或事物的角度。

  3.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抓住特点/角度,找出语句:依托初读概括出的结果,选取最有体会的部分,回到原文找出语句。

  (2)品析词句,分析手法:从关键字词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语句。小学可从重要词语、常见修辞手法、表达顺序及表达方式着眼。因小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应予以针对性的引导。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描述的景物或事物的美。

  4.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口语交际,深入感知。

  (2)再读文段,仿写句子。

  (3)乘兴练笔,勾勒画面。

  (4)头脑风暴,拓宽思路。

  5.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可将板书作为线索,由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知识;也可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选派代表发言,畅谈本课收获。归纳总结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对象特点、文体结构、修辞手法、写作顺序、表达技巧等内容。

  6.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积累词句,反复诵读。

  (2)美文链接,延伸阅读。

  (3)阖家同游,深切感悟。

  (4)学科延展,创编歌曲。

  (二)教学过程举例

  《秋天的雨》教学过程

  一、谚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引发学生说出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进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边读边勾画出疑难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部分生字词。

  (2)检查反馈

  学生集体朗读课件中出示的生字词,教师从多音字角度点拨“扇”字,从字形上区分形近字“衔”与“街”,明确“爽”字的书写笔顺。

  2.梳理脉络

  自主探究,检查反馈

  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

  要求:学生同桌间交流答案,教师指派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颜色、气味、声音。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感受秋雨的清凉温柔

  提问:作者笔下的“秋天的雨”有哪些特点?

  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集体回答。

  明确:清凉、温柔、五彩缤纷、气味好闻等。

  (二)感受秋天的五彩缤纷

  1.提问:如果把秋天比作一幅画,“秋天的雨”在绘画时用了哪些颜料?

  要求:学生默读第二段,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做标记,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黄、红、金黄、橙红、紫红、淡黄、雪白……

  引导:作者笔下的颜色真是丰富,黄、红、白不一而足。黄色有淡黄、金黄,红色有橙红、紫红,这才称得上是“五彩缤纷”。

  2.提问:说一说,最喜欢文段中的哪句话?说明原因。

  要求:学生小组内交流,主动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明确: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美景。

  3.引导:作者能写活秋天的原因是什么?注意“像”这个词。

  要求:教师范读“扇哪扇哪”一句,重读“像”字,学生思考,教师指派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从温度上写出了秋天的到来,又从颜色上写出了秋天的美景。

  4.引导:文段中有一句话和“扇哪扇哪”一句类似,试着找出来。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段,主动作答。

  明确: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5.提问:为什么上述两句话读起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要求:学生画出产生触动的词语,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黄色”“红色”给人带来了画面感,“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给人带来了动感。

  6.提问:能不能说出与“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相同的词语?试着用最简单的方法将此类词语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默读思考,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指派代表回答。

  明确:“吹啊吹啊”“摇呀摇呀”……

  明确:“ABAB”型。

  (三)感受文段的修辞手法

  1.提问:“橙红色是给果树的”一句中,哪些词用得好?

  要求:学生默读思考,主动回答。

  明确:“挤”“碰”“争”。

  2提问:“挤”“碰”“争”这些词能不能删掉?如果不能删掉,说出原因。

  要求: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答案。

  明确:不能。三个词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果树主动为人们送去香甜、多样的果实。

  3.引导:上文提到的“扇”“飘”“吹”“摇”这些动作词给人带来了动感,“ABAB”的格式,丰富了词句的形式,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习作中,可以提升习作的水平。

  (四)感受秋实的好闻气味,倾听秋雨传递的讯息

  提问: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试分析秋天的果实有哪些气味?秋雨传递信息后,动植物有哪些反应?

  要求:学生小组内自由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明确:秋天的果实是香甜的。动物纷纷造房、储粮、挖洞,植物有的穿上了厚衣服,有的回到妈妈脚下。

  (五)倾听丰收之歌、欢乐之歌

  1.提问:“秋天的雨”是无私的,它给大地带去了什么?又给小朋友们带去了什么?

  要求: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给大地带去了丰收之歌,给小朋友们送去了欢乐之歌。

  2.引导:这样一份视觉、嗅觉、听觉的盛宴,需要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细细品味其语言之美,修辞之妙。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明确:如“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秋天的雨”可适当拖音,“带给大地的”后可短暂停顿,“小朋友”一词应读出可爱的语气,“丰收”和“欢乐”两个词可重读。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假如由你来描绘秋天,还有哪些颜色词可用?小组内成员展开头脑风暴,组间交流分享。

  2.请学生选择文中的任意一幅图画,用手中的笔简绘出来。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跟随着板书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学生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和补充。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与秋有关的颜色词,反复诵读,也可搜集与秋有关的的成语或古诗词。

  2.创编歌曲《小雨沙沙沙》,唱给朋友们听。

文章页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山西华图公众号

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获得更多有用资讯




图书网课放送

识别二维码全方位了解各类图书网课
精品图书网课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