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言语题需要文段和选项的内容保持一致,不能加入个人想法延伸内容,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上下文不一致的时候选项也是正确的。尤其在细节理解题中,偷换概念、偷换逻辑是常见的考察形式,但是概念与逻辑改变之后有可能是正确的。比如文段中是“小张全家人喜欢小李”,选项变为“小张喜欢小李”,概念由“小张全家人”变为了“小张”,概念由大变小,是合理的,因为小张包含在“小张家人”中,这就是所谓的“大概念可以得出小概念”;语气由确定性变为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正确的,如文段中“今天会下雨”,选项变为“今天可能会下雨”,也就是“语气可能性大,可以推出语气可能性小”。而在语句衔接题中,上述道理同样适用,如果文段中举一些例子,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完全对应、吻合的,也可以主体当缩小。
【例1】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过媒体把关后的媒体事件。随着网络的兴起,媒体事件更是集中地以网络事件的形式表现。在网络事件中,网民是网络舆论和网络监督主体。他们的触角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时时处处监督着政府和官员的一举一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符的是()。
A.网络监督呈现出广泛性和普遍性
B.网络对社会舆论有重大影响
C.媒体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
D.网络监督比传统手段更有效率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题,AB选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并无多大难度。C选项表述为“媒体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文段为“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文段用的是确定语气,选项为不确定语气,二者看似不一致,但确定语气能够得出不确定语气,C表述合理。文中并没有比较“传统手段”和“网络手段”的区别,所以答案为D。
【例2】输血本质上是一种移植,必然会伴随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之一,其发病原因简单说来就是供血者体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受血者会把供血者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己”而加以排斥,这样供血者淋巴细胞就不能在受血者体内存在。而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两者一部分遗传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并增殖,导致发病,所以,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B.血型相同者也存在输血风险
C.采用严格规范的临床输血技术至关重要
D.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的血液是不安全的
【答案】A
【解析】文段前半部分用大量内容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原因,但这些深奥的医学原理并非重点。而是第四段“而”这一转折关联词后的内容,即“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导致发病”,常理可知,亲属之间都具有血缘关系,A选项直系亲属是亲属的一部分,主体缩小后依然合理,他们之间相互献血可能导致疾病,所以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