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疗卫生招考_医学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二十一)
药学
【高频考点 1】 药物的吸收包括:
口服: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 如果肝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 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吸入:除了气态麻醉药和其他一些治疗性气体经吸入给药外,容易气化的药 物,也可采用吸入途径给药,如沙丁胺醇。由于肺泡表面积很大,肺血流量丰富,因此, 只要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气态药物即能经肺迅速吸收。
局部用药:局部用药的目的是在皮肤、眼、鼻、咽喉和阴道等部位产生局部 作用。为了使某些药物血浆浓度维持较长时间,也可采用经皮肤途径给药,如硝酸甘油 软膏,但这是一种全身给药方式。
舌下给药:舌下给药可避免口服后被肝迅速代谢。由于舌下给药是经血流丰 富的颊黏膜所吸收,可直接进入全身循环,故应用比口服小得多的剂量即可有效。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避开了吸收屏障而直接入血,故作用发挥快,但因以很 高的浓度、极快的速度到达靶器官,故也最危险。
【高频考点 2】 首过(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被代谢失活,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过消除或首关效应。
【高频考点 3】清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 度。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一般来说,半衰期长,给药间隔时间长;半衰期 短,给药间隔时间短。通常给药间隔时间约为一个半衰期。
【高频考点 4】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多数不 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少数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
副反应:副反应是指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 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 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 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 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急性毒性多损害循 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企图通过增 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有效性是有限度的,同时应考虑到过量用药的危 险性。
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 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岀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停药反应: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 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 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 10 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常见于 过敏体质患者。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 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 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 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是其代谢物。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 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 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
【高频考点 5】半数有效量(EDJ:半数有效量(EDQ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 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LDQ。
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 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