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美术科二基础知识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大学期间所学的美术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美术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内容特点是知识点涉及范围广,题目难度不大,但对于非师范类考生有一定难度。
一、美术的主要种类
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它包括绘画、雕塑、设计以及书法等。有时也把同样具有造型与视觉特点的建筑、园林和摄影艺术等纳人其中。美术的创作材料极其广泛,包括从颜料到金属、陶土、纤维和塑料等几乎一切能够构成直观形象的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美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静态(止)性等基本特性。
美术语言包括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两个部分。造型元素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线条、形体、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形式原理是指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均衡、秩序、节奏、比例、变化和统一等。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
(一)绘画
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酒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绘画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面等:按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凤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等:按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画等。
(二)雕塑
雕塑是最具有实质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重量:它不仅诉诸视觉,而且是可以触摸的。雕塑是“雕刻”与“塑造”两种艺术手法和方法结合而成的称谓。雕刻较硬质材料用的是削减法,塑造较软质材料主要用堆加法(塑造细部时是加减并用)。
雕塑的基本形式有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
雕塑按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
按作品题材内容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等;
按放置位置和环境来划分,可分为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环境雕塑等。
(三)设计
艺术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中的某一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设计者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工艺,进行符合实用的.美的造型法则的、创造性的构思与表现。三大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以往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现在按设计目的不同,把设计分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空间设计三个领域。产品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家具设计、服饰设计染织设计、手工艺品设计和容器造型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杂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环境空间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等。
(四)素描
广义上的素描,泛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绘画艺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单色水彩和单色油面出以算作素描;中国传统的自描和术墨画也可以称之为素描。素描同时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目的意二维的纸面上创造三维的立体形态。造型的准确和内在结构的科学是最为重要的。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灰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五)透视
1.直线透视及规律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透视方法,称为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2.其他常用术语
视平线、心点、视点、视中线、消失点(灭点)、视域
(六)色彩
1.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
固有色:指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
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蜡烛光等)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环境色: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画的色彩。对此,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2.色彩三要素
色相:也叫色泽,是颜色的基本特征,反映颜色的基本面貌。
纯度:也叫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程度或鲜灰度。
明度:也叫亮度,体现颜色的深浅。
3.原色、间色与复色
原色:也叫“三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复色: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千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4.互补色、邻近色与同类色
互补色:色彩学上称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意思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足三原色成分。
邻近色: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在色轮中,凡在9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同类色:比邻近色更加接近,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
(七)书法
1.书体演变
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今草——狂草
隶书草写演变成章草。
2.天下三大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将书法艺术的用笔与章法完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显示出颜真卿行书的高超艺术水平,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
(八)建筑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且与各相关艺术结合起来,再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建筑的三个特征是实用、坚固、美观。
(九)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加工美化的文字的书写艺术,字体醒目、美观、易认,运用于装饰、宣传的文字形式。美术字由常用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两大类组成。
常用美术字有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变体美术字是灵活多变,利用文字变形产生美观、时尚、趣味特征的艺术文字。
按用途来分,美术字可分为横幅标语、黑板报、会场布置、展览会、商品包装,各类广告、报刊等。
按形式来分,美术字可分为平面美术字和立体美术字,或写实美术字和写意美术字。
二、小学美术中主要的绘画类型
(一)中国画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表现手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1.中国画分类
(1)按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2)按技法:工笔、写意、重彩、金碧
(3)造型特点:以线造型——书法入画——讲究笔墨
2.艺术特点
(1)笔墨意蕴(工具材料)
(2)散点透视
(3)诗书画印
(4)气韵生动(神形兼备)
3.相关名词
(1)文房四宝: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2)笔墨
中国画技法的总称,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两大主要技法。
“笔”通常是指勾、皴、擦、点、染等笔法;
“墨”通常指破、泼、积等墨法。
用墨大师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
“五笔”:“平、留、圆、重、变”。
“七墨”:“浓、淡、泼、破、焦、宿、渍(积)”。
(3)五墨六彩
墨色:是指用水调节墨色深浅层次,从浓到淡的五个色阶。唐代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有“焦、浓、重、淡、清”。
“六彩”:“浓、淡、干、湿、黑、白”。
(4)白描
中国画中一种表现形式,指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施色彩的绘画,古代也称为“白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白描画法主要用于人物画和双勾花鸟画,这种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粗细浓淡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神韵。白描有单勾、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先是淡墨全部勾好,再根据需要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叫复勾。复勾的线,不是按原来的线重勾一遍,而是为了加强物象的质感,使之更有神采。白描的特点是朴素简洁、概括明确、构图单纯、层次分明,在线的处理上应富有装饰性和节奏感。
(二)油画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多为油画。1581年(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油画进入中国。
(三)水彩画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一般绘于纸本上。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
(四)水粉画
以水调和不透明的粉质颜料制作的绘画。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含粉对水色流畅的活动性会产生一定限制。水粉画在湿的时候,颜色的饱和度很高,干后则由于粉的作用及颜色失去光泽,饱和度大幅度降低,这就是它颜色纯度的局限性。
水粉画的特点
水粉画一般并不使用多水分调色的方法,而采用白粉色调节色彩的明度,以厚画的方法来显示自己独特的色彩效果。这一点近似于油画的绘制方法。因为不透明的水粉颜料与油画颜料都是具有遮盖力的颜料,所以水粉画是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它是通过吸取水彩画与油画的某些方法与技巧而发展形成自己的技法体系的。
着色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深重色到明亮色——从薄涂到厚画。
(五)版画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
版画分类
按使用材料:木、石、铜、纸,丝网等;
按颜色:黑白、单色、套色;
按印刷特点:凹版、凸版、平版、孔版;
按照制作技法:①刻法——雕刻、蚀刻;②印法——水印、油印。
铜版画属于凹印版画,是在铜版上进行干刻、腐蚀,利用版面凹下的点线、面表现形体,经过涂墨、擦版、机器压印形成作品。铜版画画面清晰流畅,线条精细优美,色调深沉浑厚,被誉为“高贵的艺术”。制作步骤:①磨版;②刻版;③腐蚀;④擦版;⑤印制。
(六)儿童画
儿童画,由表面看来是不讲什么技法的,不讲“画理”“画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在造型上儿童画常常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儿童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涂鸦期大约1.5-3.5岁,象征期大约3.5-5岁,图式期大约5-7岁,写实期即7岁以后。
三、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已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民间美术自古迄今祖祖辈辈历代传承,集中了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很强的集体程式性特征。民间美术遍及全国各地的农村、牧区和渔区,带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它与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性格特征和审美观念。我国的民间美术品类广博而丰富,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样式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寓意性、象征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民间剪纸中的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丝丝相扣、连续不断的民间剪纸寓意丰富,趣味无穷。
各类带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的刺绣图案体现着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如:福、禄、寿一类的图案和纹饰是祝福老人长寿安康的;而给小孩的,常选用五毒图案以避邪,保佑其健康平安;或用虎的图案,既能让虎的威严护佑儿童,也寄希望儿童成长得像虎一样健壮威武。
(二)民间美术的分类
民间美术的品类丰富,材质多样,创作方式、生产技艺千变万化。常见的民间美术品类有:剪纸、年画、刺绣、皮影、面具、木偶、玩具、木雕、泥塑等。由于依据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民间美术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
从造型上来分:
平面造型:剪纸、年画、刺绣、印染、民间绘画、织锦;
立体造型:民间陶瓷、编结、石雕、木雕、面塑、泥塑
综合造型:风筝、灯彩、玩具、木偶、皮影
1.平面造型
(1)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剪纸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如过春节或喜庆日子而装饰在窗格内的窗花、贴在门楣上的门笺、婚礼布置新房的喜花,还有美化居室环境的墙花、炕围花、顶棚团花、灯花等。剪纸的形式有单色、染色和套色等。
库淑兰,陕西旬邑人,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她的作品中重复地表现着一个神秘主题——“剪花娘子”。库淑兰的作品构图大胆、形象稚拙而又鲜明、色彩艳丽、节奏感强,保持了民间美术不追随模拟自然形象,而以观念造型的方式,使人透过这些画面看到作者纯真善良的心灵和惊人的艺术心智。
剪纸刻法:阳刻、阴刻、阴阳刻
艺术特色:刀味和纸感。
2.年画
农历新年张贴年画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习俗。汉代已经出现在桃本板上手龄的武士门种。然面。作为本屋印刷的年面,其起西当在木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宋代雕版印刷术的空前发展与繁荣,为术版年画的兴起与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当时的京城开封成了中国年画的源头。明清两代是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年画作坊遍及全国,形成了如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山西临汾,河南朱仙镇以及四川绵竹,湖南滩头,福建漳州。广东佛山等众多年西产区。
3.刺绣
刺绣是我国劳动妇女的一项传统技艺,在我因历史悠久。据《商书》记载,在多年前的享服制度中就已有了“衣画而裳绣”的规定。长期以来,劳动妇女用灵巧的双手飞针走线,在服装、鞋帽、枕头,门帘、钱包,香袋上,按自己的审美意趣绣上各种纹样,既加因了织物,又装饰美化了生活。
4.织锦
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
2006年,云锦、蜀锦、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批准的织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有南京云锦研究所以及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2009年,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印染
(1)蜡染
蜡染在古代称为“蜡缬(xié)”,是人类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它是把蜡加温使之熔化,然后将蜡液绘于布料上再进行染色的一种“防染”技术。所谓防染,就是利用“遮盖”或折叠等方法,防止部分织物染色,从而形成独特的花纹。
蜡染是利用蜡特有的防染功能来作为织物染色时的防染材料的。染色时因为蜡不溶于水,具有拒染性质,脱蜡后自然显现花纹。由于蜡本身的特性,染色时蜡花自然开裂,使染液顺其渗入,形成变幻多端、参差斑驳的“冰裂纹”效果,具有神秘、奇特的艺术魅力。
(2)扎染
扎染是一种古老而简易的手工印染方法,也成“绞缬”、“绞燃”等。它是先将纺织面料运用打结、捆绑、缝缀等不同的扎结方法进行处理,然后染色的手工艺术。用扎染工艺可以制作服装、围巾、发带、挎包、帽子、手套、遮阳伞、靠垫、壁挂以及笔袋、笔筒、案头书格等。
扎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由于被捆扎的面料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在染色过程中使其被染液浸渗的程度产生变化,从而形成深浅虚实的色晕纹理或神奇多变的肌理效果。
6.民间绘画
(1)农民画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是指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
我国著名的农民画有永丰农民画、安塞农民画、东丰农民画、日照农民画、舞阳农民画、户县农民画、六合农民画、金山农民画、龙门农民画、秀洲农民画、绥棱农民画、隆德农民画。其中吉林东丰县、上海金山区和陕西户县并称为我国“三大农民画之乡”。
(2)年画
春节时农家张贴木版画,以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常贴于院门、房门、堂屋、灶头、内室等处。年画有多种色套印和印、绘结合等方法,以线造型、以色相辅,分门神、中堂、条屏、挂笺、灯画等种类。年画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六神(天、地、灶、仓、财神及弼马温)图像,用于敬神活动,以祈来年幸福康泰;祝福祈祥图,如《吉庆有余》《刘海戏金蟾(钱)》等;镇妖避邪图,如《门神》《钟馗》等;反映世俗风情,教人勤劳善良品德的,如《二十四孝》《男十忙》《女十忙》《渔家乐》等,表现了尊老尽孝的优良传统和男耕女织、捕鱼打猎的田园生活情趣;还有表现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的,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岳飞》《三国演义》等。
2.立体造型
(1)泥塑
民间泥塑,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古发现,早在500年前的原始社会初期就已出现了规模化的泥塑制作行为。经过长期的发展,各具特色的泥塑艺术产区遍及全国。除了著名的无锡惠山泥塑、天津泥人张彩塑之外,广东大吴、陕西凤翔、河南淮阳、山东高密以及北京等地的泥塑均享有盛誉。
(2)石雕、砖刻
陕西渭北拴马石和榆林、绥德炕头石狮子是民间石雕艺术的典范作品。那些拴牲口的石柱顶端雕刻着生动的人物和动物,造型粗犷、敦厚,其中多为胡人、蒙人形象。石狮子在民间为镇宅辟邪之物。大石狮子浑实威猛,置于大门两侧镇宅;小石狮憨态可掬,作拴娃娃用,以祈狮子保佑长命富贵。民间石狮用料粗廉,造型稚拙、古朴,雕刻简约。砖刻在民间更为普遍,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多为花卉、戏曲、传说人物等题材,构图饱满、风格古拙、雕镂精巧,著名的如皖南徽州砖雕等。
(3)木雕
民间木雕多为建筑装饰,如门、窗、梁、柱、飞檐等;家具装饰,如雕花床、雕花桌椅和洗脸架等;祭祀用具,如土家族有虎图腾崇拜风俗,要在堂屋香盒上供奉木雕小虎;西南少数民族作为祭祀用具的木雕有面具、镇墓木雕和寨桩等,祭祀木雕风格粗犷,具有神灵崇拜的原始色彩。
(4)面塑
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各省普遍有做面塑的习俗,俗称“面花”“礼馍”。它是用发面塑造各种生物形象,如虎、龙、鱼、蛙、花卉、鲜果等,还有娃娃及神话、戏曲人物,塑好后蒸熟定型,形象丰满而富有光泽。它既可作为礼物赠送,又可食用。面塑有本色的,即蒸馍的白色和质感,拙朴纯美;还有彩色的,呈现出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景象。
3.综合造型
(1)皮影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表演、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北宋时已有文字记载,流行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甘肃、四川、湖北等20多个省份,并远播至印度、泰国、缅甸、日本、法国等国家。1781年,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用中国的皮影戏庆祝自己的生日,西方电影史学者将皮影称为“电影的先驱”。人们将牛、驴等动物皮经过去毛、除脂、晾晒等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形成半透明的皮质,再进行雕镂、彩绘,最终形成戏曲的人物和布景。在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2011年,中国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2)风筝
风筝,古时被称为“纸鸢”“鹞子”,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被称为“中国风筝四大产地”。这些地方扎制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并有各自代表的名师高手。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蜈蚣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代表作,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以“龙头蜈蚣”为代表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获得金奖。
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根据风力调整提线力度。
(3)玩具
①泥玩具
陕西凤翔的彩绘泥玩具著名的有挂虎、坐虎。喜用大红、翠绿、桃红、浅黄等色,并注重墨线纹饰,色彩鲜艳强烈。河南的“泥泥狗”,黑底色,施彩绘,多带哨。造型有人面猴、母子虎、九头鸟、猴头雁等奇禽怪兽,形象神秘古朴。还有江苏的“大阿福”、北京的“兔儿爷”等都各具特色。
②布玩具
用布做外壳的软雕塑,多为动物造型,上面饰有布贴花、挑花、绣花或手绘花,造型憨态可掬、稚拙可爱。如布老虎,凶猛的老虎被塑造得像孩童般娇顽可爱。虎头鞋、虎头帽和各种动物形耳枕都是保佑儿童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是集玩耍、观赏与实用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品。耳枕的中间被巧妙地掏成各种花形的空洞,防止小孩睡觉时耳朵受压。
③活动玩具
活动玩具是靠人的操作而发挥其功能的玩具。如山东郯城的“颜车”,只要推动木车,车上的人就手能敲锣,脚能打鼓。临沂渚庄用红麻杆做的“狮子爬竿”,牵动线绳,狮子立即上下跳动,妙趣横生。还有放在盘中,敲击铜盘就会转动“演戏”的北京“鬃人”,河南尉氏、淮阳等地的 “木猴翻杠”等。这些玩具装置灵巧,显示出民间艺人的创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