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音乐科二课型示例
一、第一种题型:分析歌曲的特点
考生必须具备分析教材的能力。现行音乐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学习场景入手选取内容,设置主题单元,表达同一个音乐文化主题,构建了统一的框架体。如: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的第5课为:《快乐的舞蹈》,此单元由四首音乐组成:两首具有中国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喜鹊钻篱笆》,使学生在学习表演唱的同时,体验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族舞蹈特点;两首欣赏曲目《加伏特舞曲》《霍拉舞曲》,锻炼学生对“音”的高低和旋律走向的感应能力。考生在平常的练习中,可根据课型、单元主题的不同选取练习曲目。
针对教材歌曲特点的剖析,糅合以上教材分析方法,有以下步骤可供参考:
一、从旋律入手。包括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拍子、旋律特点、节奏等。
二、从歌词入手。包括歌词的内容、特点,表达的情感、情绪等。
三、从背景知识入手。包括教材内容与前、后课程或者其他学科的联系、歌曲特有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相关内容。
四、从学情入手。通过学习这首歌曲,适当点明学生在技能或情感上能够得到的收获。
通常,曲目标题可以提示考生歌曲的主要内容,歌词可以用来总结歌曲内容和主要表达的情感,部分歌曲中会出现的提示词,或者对于本首歌教学重、难点的提示。
注意:音乐科目二分析歌曲的特点,此类型题目,如果考生不熟悉曲目在课本中的位置与作用,可略过不提。
【例】简要分析歌曲特点。
【参考答案】
(1)《彝族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彝族民歌,C羽五声调式,2/4拍,音域共一个八度:c1-c2,位于中音区,适合低年级学生学唱。歌曲虽然仅8个小节,但彝族歌曲的风格却非常鲜明,尤其是欢快的情绪和每句句尾的衬词“阿里里”等,都折射了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状态。
歌曲旋律与歌词都比较简单,第1-2小节的旋律在第3-4小节完全重复,经过第5-6小节对比后,在7-8小节处做变化再现,体现出歌曲材料集中的特点。且与歌词紧密集合,一字一音为主,偶尔有一字双音出现,适合低年龄段学生学唱。
例:简要分析歌曲特点。
【参考答案】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二、第二种题型:拟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也叫教学目的,即说明本课时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一篇教材教学的行动纲领,要写得具体、明确、恰当、适中。
例一:
中小学唱歌课:《顽皮的小杜鹃》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感受歌曲所刻画的可爱、活泼的杜鹃形象,感受歌曲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范唱、比较演唱、模仿布谷鸟叫声等教学过程中体验、学唱歌曲,掌握顿音记号,能采用同伴合作表演等方式表演歌曲。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初步掌握顿音记号;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整齐明亮的声音,以对比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例二:小学唱歌课《拉萨谣》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演唱歌曲《拉萨谣》中,学生可以初步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教师范唱、模仿藏族舞蹈动作、听辨等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表现出藏族音乐的特点。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信、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
三、第三种题型:教学过程各环节
音乐唱歌课中,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音乐活动、课堂小结五部分。根据试题,不难看出全国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中,教学设计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在新授、巩固练习、音乐活动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围绕着节奏、歌唱、歌词、旋律、创编学习,要求教师做出一个问题的引导提问,并阐述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问题设计必须有理有据,一般来说,教师的提问意在引导学生某项技能的提高与掌握,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因此,在书写问题的意图时,必须体现教师引导的理论依据,体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着力点放在学生和学习效果上。
就问题设计,以下素材范例可供参考:
1.节奏
(1)节奏讲解
例一:
通过闯关游戏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拍打以下节奏:2/4 ×× ×× | ×× ×| × × 0 × | × -||(教师拍节奏,学生进行模仿)
再通过游戏第二关——反力度拍手,告知学生:“老师用强的力度来拍,你就用弱的力度来拍,老师用弱的力度来拍,你们就用强的力度来拍。”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模仿,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特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节奏模仿,由慢到快的节奏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辨识结果,作出对节奏的基本认知。通过类似闯关游戏的设计,引导学生对强、弱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感知歌曲中不同节奏型的特点,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例二:
PPT出示节奏:2/4 0X X|0X X|0X X|0X X||
教师设问:黑板上出示的这条节奏有什么特点吗?或者说你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示范并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右手,“0”时把两手平摊,“x”时拍手,注意在“xx”时我们要拍得轻巧一些。
生:(击打节奏)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中适时加入声势教学法的部分内容,能够使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感官去更好地感知音乐,而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节奏教学,既抓住了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
(2)节奏练习
例一:
教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膝盖的动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教师设问:老师在唱的过程中做了哪几个动作?(学生回答)
教师顺势提问:老师拍了几下手、又拍了几下膝盖,一共组成几拍节奏的旋律?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提问五拍子旋律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哪一拍上?
学生回答后并尝试着拍打五拍子的节拍,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设计意图】声势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声势教学中,学生根据要求作出相关动作,而动作是形象的训练,动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声势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能力,从而有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内容的渗透和引领。
例二:
教师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对节奏进行变化,并向学生提问:现在老师要给节奏变个魔术,大家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后进行回答。
之后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合作:老师念前面的节奏,学生念后面红色的节奏。然后教师念前面节奏,学生击打后面节奏。
(学生击打节奏)
师:大家敲得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最后带领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设计意图】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变魔术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基本节奏型的认知能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2.歌唱
(1)圆滑、连贯地演唱
例一: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并轻声跟唱。
教师设问:同学们最喜欢唱哪一句?你觉得哪句比较难唱?
(解决难点)
之后带领学生跟着音频一句一句的学唱并用圆滑、亲切的声音跟着音频连贯地齐唱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听、唱结合的形式,解决重难点,同时,强调感情的表达,激发学生对歌曲内容的感悟力。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老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也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突破。
例二:
多媒体出示曲谱,教师带领学生用“lu”来唱前一段,之后进行示范,学生再次演唱,教师提示学习吸气并注意附点音符的地方。
(学生演唱)
大家想想这首歌曲的情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哼唱呢?
教师提示学生要唱得轻巧一点。
教师点评并带领学生跟着钢琴用圆滑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得以体现。教师抓住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示范的形式,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模仿演唱歌曲,既尊重学生的个性,也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3.歌词
例一:
教师挑一名同学读歌词。同时,要求同学们心里默读。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文艺委员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发现问题。之后教师示范稍微加快一点速度,再次朗读歌词。
学生模仿,教师点评并进入学唱旋律环节。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所以,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例二:
通过“接龙”的小游戏,三个小组依次根据先后顺序分组进入歌词,提示学生注意老师提出的“看指挥手势,进拍准确”的要求。
教师设问:大家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才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内涵?
学生回答并再次朗读歌词,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接龙游戏是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记忆,而且在记忆中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教师的充分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歌词及内涵,有助于全方位了解歌曲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也能使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歌曲学习。
4.旋律
例一: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设问: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流动线条,并带领学生投入感情并画着线条去演唱旋律。
【设计意图】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不管是静态图画还是动态图画都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学习,不断发展并培养其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得到发展。
例二:
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唱一下低声部,注意唱好1-4;5-1四度音程和7的音准。接下来唱一下高声部,注意1-6;5-3六度音程和4的音准。
之后学生唱高音声部,老师弹低音声部,并慢慢过渡到二声部的合唱。
(学生演唱)
师:下面咱们两个声部合唱一遍,在唱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注意各声部音准及声部间协和和均衡)
(在合唱过程中如发现某一声部音不准,可采用教师(或用琴)带唱的方法来纠正。)
教师提醒学生:完整地视唱一遍全曲,注意段落之间要有对比,合唱和谐、均衡,富于艺术感染力。注意各声部的音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所以两个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安排。这种安排并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位置,而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唱好合唱为前提的。而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5.创编
(1)创编活动
例一:
通过之前的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创编环节,并设问:同学们,歌曲中歌唱了一个小英雄,他不畏危险、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大家想不想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进行表演呢?
学生回答。
教师分配不同学生的表演角色——解放军、王二小、鬼子。并提醒表演的同学要把每个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剩下的同学一起来演唱歌曲。
生:(表演、演唱。)
教师点评:大家表现得不错,特别是演王二小的同学,把他的机敏表现得非常到位很好。
【设计意图】课堂表演能够把学生从“学生听老师讲”的枯燥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情趣,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进行音乐学习,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二:
教师带领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沙槌、三角铁、双响筒拿出来,6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音乐伴奏的创编,并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
(学生创编节奏)
三组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进行伴唱。
(学生演唱+伴奏)
教师设问:这组同学表演的最出彩的地方在哪里?
师生共同点评:这组同学沙槌用的恰到好处,正好用到了恰恰恰的地方。而且他们用双响筒的节奏非常轻快,正好跟歌曲的情绪想配合。
【设计意图】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利用不同乐器去渲染情境,对于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大有益处。该设计引导学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音乐感知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音乐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仙女棒我来唱”。
游戏规则:教师起头,仙女棒对准谁,谁就接下去唱下一句,有可能仙女棒对准的是两名同学,也有可能是一位同学或者是大家,提醒同学们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开始游戏,放伴奏)
教师点评:仙女棒施展了她的魔力说了,我们的歌唱得不错,但唱得还不够神气。
设问:小牧民是怎么演唱这首歌曲的呢?
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集体演唱。
【设计意图】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够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该教学设计凸显了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稳对接,与此同时也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